如果文言文能夠跳脫出「為考試而念」的框架,我想我應該會喜歡這些文章吧! 不過,雖然我喜歡這些過去的中華文化,但這並不表示我就喜歡現在的"中國文化"。
我常常在網路上遊蕩,看看不同的文章,但或許是網路的匿名性,有些人總是肆無忌憚的對於想法不同的網友,用難聽的字眼謾罵,彷彿罵的很難聽就略勝一籌一樣。對於這樣的現象,我內心的感覺是:「人必自重而人後重之,人必自侮而人後侮之」(這話好像劉擁曾說過)。總裁也說:「我們怎麼樣對待別人,也代表你能接受別人怎麼樣對待你。」總裁還說:「我們尊重"人"這個個體,是不管那人是誰,必須一視同仁的。」這跟總裁說的可能沒有字字句句都一樣,但意思就是說,人應該如何被對待,我們就應該用同樣的標準對待每個人,而不是以他的身份、地位、財力而有所不同。
今天在找「人必自重而人後重之」的這句話的典故,讓我看重新看了一次孔子的論語以及孟子的離婁篇,發現了這段在離婁篇中的章句,有些心得,所以想跟大家分享,他的原文是這樣的:
孟子曰:「夫人必自侮,然後人侮之;家必自毀,而後人毀之;國必自伐,而後人伐之。太甲曰:『天作孽,猶可違;自作孽,不可活。』此之謂也。」
這段話的白話解釋為:
孟子說:「大凡一個人,必定是自己先有輕慢自己的行為,然後別人才會來侮辱;一個家必定是自己先不珍惜、自己先破壞,而後別人才會來破壞;一個國家必定是內部互相爭鬥攻打,然後他國纔會乘機來攻打。《書經‧太甲篇》說:『上天降下的災禍,還可以逃避;自己造成的災禍,那就不能活命了。』說的就是這種情形。」
看完這段話,讓我不得不感嘆了起來。我們國家現在的情況不就是這樣嗎?對於國家主權的問題一再退讓,中國一而再、再而三的測試我們的底線,就像是故意丟個「中國台北」出來看看我們的反應,他們頻繁的小動作不就是要看我們到底能容忍到哪?如果今天我們還是選擇沉默,甚至把他們將「中國台北」改成「中華台北」視為是一種善意(拜託!中華台北本來就是種矮化了,中國台北和中華台北只是五十步笑百步罷了!有何善意可言?!當初若不是中國的打壓,我們哪需要用「中華台北」這個詭異的名詞出現在國際場合中!),這就是所謂的「人必自侮,然後人侮之」。
馬先生(請尊重其自由意志,不要稱他為總統)說,是因為前政府堅持用台灣的名義出現在國際場合中,我們才會走不出去。我想請問,那過去用「中華台北」就有比較順利嗎?不管是聯合國或是世界衛生組織,過去有因為使用「中華台北」的名號而被認同、被同意加入嗎?如果不是因為中華民國或中華台北這些名字在國際中是無法使用的,我們又何必要以「台灣」的名義走入國際社會?過去八年,就是因為「台灣」這個響亮的名字,讓更多國際社會認識我們這個美麗的小島,發現華人社會中的這個民主之星。
如果今天這塊土地、這個國家能夠和其他國家一樣,享有平等的對待,我不會堅持到底國名要叫「中華民國」或稱為「台灣」(雖然我還是比較喜歡後者,因為前者的名稱真的很容易會被混淆以為和「中華人民共和國」是同一國),但現況就是無論用什麼名字,我們都是被打壓的,那何不就用這塊土地的名稱「台灣」走出去呢?!
台灣就像我們的家,在這個民主的家中,我們可以吵吵鬧鬧、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想法、可以有意見相左的時候,但當遭遇外來的侵襲時,我們必需要站在一起,攜手合作、抵禦外敵。如果我們不能意識到台灣的民主、自由是多麼的得來不易,當我們不團結、不珍惜、自己先破壞了這樣的體制,敵人也就會趁虛而入。這塊土地要叫什麼名字,是我們自家人的事情,我們可以公投來決定"她"的名稱,但無論如何這都是我們自己的事情,沒有其他國家(尤其是位於台灣海峽對面的那個鄰國)有權干涉。
當我們對於國家主權能夠更加堅定、團結,國際自然也會漸漸的認同「台灣」的主權與在國際間不可漠視的存在。如果能夠喚起更多人對這片土地的熱愛,小至環保這種舉手可做的日常小事、大至國家主權這種大事都不再是問題。因為我們對於真心喜愛的事物,我們會發自內心的愛她、呵護她、保護她,我們會站在為她好的立場去想事情、去做,就像雖然我對於馬先生過度親中的政策很生氣、很擔憂,但我不會因為這樣就喊著要倒馬,因為他是我們用民主的投票制度選出來的,我尊重民主的體制。但我也不能因為我沒投給他就對於他的錯誤政策視而不見,因為他是台灣的掌舵者,我不能任憑他將台灣駛向滅亡之路。
我無法預期將來會如何,也或許有那麼一天台灣真的會消失在國際社會中,變成中國的一部分(雖然這是我最不想看到的結果,我不希望台灣的後代子孫們生長在一個極度專制、沒有民主、不尊重基本人權的環境中),但我不會後悔我現在所作的努力,至少現在我很努力、很積極的捍衛著台灣,尤其是捍衛台灣的主權與得來不易的民主制度。就算有一天結果不如所願我也不會後悔,因為我努力過了,就不會有遺憾!
可惜太遠了XD
回覆刪除